中新网杭州10月27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27日,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0年1至9月,浙江污染防治攻坚战30项重点工作达到进度要求,其中13项重点工作已提前完成该省年度任务。如在河湖生态修复方面,截至9月,浙江100条美丽河湖、606.59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均已完成建设。
据了解,前三季度,浙江在环境质量、蓝天保卫战、“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和净土行动等重点工作上成绩亮眼。
杭州余杭百丈镇百丈村。徐翘楚 摄
孙国平说:“主要依托广袤的内陆地区农耕文明繁衍发展起来的中国先民,几乎在同时抵达了东部沿海,适应海洋、开拓海洋,创造出了同样绚丽的海洋文明,两者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远古华夏文明的完整底色。”
赫赫有名的陕西石峁遗址曾苦于墓地被盗掘,文化面貌难以判断,而遗址周边石城聚落调查和墓葬发掘的新进展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发言人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卫生专家的意见,新冠肺炎在未有有效疗法及疫苗前不会消失,因此特区政府需要把防控疫情和管理感染的工作纳入成为社会日常运作的新常态。特区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疫情发展,不时检讨已实施的相关措施,以在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后作出适当调节。(完)
“新增确诊个案当中,源头不明个案的比例居高不下,达约40%,而且广泛涵盖各行业和环境,显示社区有持续的隐形或无明显临床病征的病毒传播链。”发言人说,尽管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病毒检测,但传播链依然存在,情况令人非常担忧。纵使由7月中以来已实施了最严厉的入境管制和社交距离措施,第三波疫情只是缓慢地减退。
此外,在清废行动重点工作上,截至9月底,该省已新增94.32万吨/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已有88个市、县(市、区)印发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成率为87.1%。(完)
若将中华文明视作一个人,那么考古工作的使命之一便是为其初始和早期的状态画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这幅画像,我们目前尚处勾勒轮廓的阶段。今天通报的这几项重要发现,为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提供了关键线索。”
其中在“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方面,1至9月,浙江省已建设改造1635公里城镇污水管网,提前完成该省年度任务;完成297个“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率为99.7%;100—400总吨内河货船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改造率为100%,提前完成浙江省年度任务;已完成208.1万新增农村居民饮用水达标提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90个县(市、区)均已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
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会为各种形式“台独”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台独”分裂势力兴风作浪,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应当坚决遏制。任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言行,都会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经过多年努力发现并确认谭家岭城址、印信台大型祭祀区、谭家岭高等级敛玉葬、三房湾专业制陶作坊……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初步勾勒出距今5900年-3800年间遗址群聚落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深入了解其宏观结构与组织分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揭示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分层化的总体趋势。
净土也是污染防治重点内容之一。1至9月,浙江省90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完成1736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采样检测;完成131.01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率为97.2%。
发言人说,在香港面对这一波疫情的同时,国际间疫情和新增确诊病例仍有上升的趋势,不少国家正经历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和恢复经济活动后的新一波疫情,包括个别国家如新西兰在长时间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及实施严厉边境管制后,仍面对疫情反弹。这显示目前香港面对最严峻的第三波疫情尚未完结。
两位深具文物保护意识的老人,一个苦苦探寻沿海地区史前遗址的考古工作者,最终让深埋地下、距今8300年-7800年的井头山遗址逐渐露出真容。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人工制品,海生贝壳和渔猎动物骨骸等动物遗存……大量出土的遗物,充分证明位于中华大地东部的沿海地区,在如此遥远的岁月里,已经有了一群向海而生的人。
据悉,国家文物局已印发相关文件,重点实施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考古项目,将以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2020年,浙江省环境质量情况也持续改善。截至9月底,该省地表水省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为90.5%,同比上升0.5%。无劣V类水质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上升3.3%。
发言人说,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非常严峻。尽管每天新增确诊病例数字自7月底高峰以来已稍为回落,但整体数字仍处于高位,且7日平均数字仍高于今年3月、4月的第二波疫情高峰。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工作的重点是确认宫城内最大宫殿建筑ⅠFJT3,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史前时期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上部发现2座宫殿及其附属建筑、庭院和疑似廊庑遗迹,整体布局规整、结构复杂,应为中国古代宫室形态的源头,这进一步提升了陶寺都邑的性质与内涵。
从历史看,抗美援朝本身就是一场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旗帜的正义之战。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蓝天保卫战重点工作中,浙江在工业废气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也均有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如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上,截至9月底,已新建改造完成104套港口岸电设施、使用1044辆新能源或清洁能源邮政车辆、淘汰22146辆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
一些进行了许多年考古工作、曾取得重大发现的遗址也有了新突破——
民进党当局为一党之私挑动两岸对抗,企图把台湾同胞绑到“台独”的战车上,拖入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其恶劣的政治本性。此时大陆方面不论是表达严厉措辞,还是解放军的战训活动,都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所需。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发言人表示,考虑到疫情依然严峻和最新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特区政府认为目前需要延续非常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
在坝上高原,距今8500年-5200年的河北康保兴隆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7700年左右的炭化黍,这是目前有直接测年数据的最早炭化黍实例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粟黍驯化和旱作农业起源的重要证据。
“有贝壳不稀奇,有碎陶片也不稀奇,可是二者同时出现就很不寻常。”在国家文物局24日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回顾井头山遗址的发现过程时依然兴奋。
考古工作者新发现龙山时代石城20余座,规模差异明显,其中府谷寨山石城约60万平方米,属于石峁文化的二级聚落,发现21座石峁文化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等级区分明显,填补了石峁文化研究的空白。
“这些考古工作大大丰富了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程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想。”宋新潮说。
从海洋到高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片土地的许多角落在史前时代便开始闪耀最初的文明星光。24日的会议上,包括井头山遗址在内的5项重要考古成果让与会的专家学者十分兴奋。
相去不远处,便是家喻户晓的河姆渡遗址。而井头山遗址,早于河姆渡文化约1000年。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威胁台海和平稳定、破坏两岸关系的罪魁祸首就是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一段时期以来,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频频与西方反华势力勾结,不断采购军火“以武谋独”,经济上搞与大陆脱钩的政策、无端打压陆资在岛内发展,文化上通过修改教科书等手段进行“去中国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以疫谋独”,搞各种伤害两岸同胞利益和感情的卑劣行径。他们绑架台湾民众,甘当西方反华势力的“棋子”,不断升高两岸对抗,加剧两岸矛盾,制造风险事端,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从现实看,纪念抗美援朝,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不是意在无端挑起战争、寻求国际霸权,而是表达继续捍卫国家正当利益、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决心与态度。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但是,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